生命科学学院2024年本科招生简章-15vip太阳集团官网

发布时间:2024-06-15 14:50    浏览次数:
招生咨询热线:0371-68555260
百廿农大,最美生命
期待您的加入!



学院历史
        生命科学学院是一个年轻而富有生机的学院,是一个不断壮大而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是一个勇抓科学机遇支撑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重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是2005年以我校原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微生物学、农学院的植物学、牧医工程学院的动物学学科为基础,整合学校相关资源组建的新型理学学院。
        追溯历史,生命科学学院依托的生物学学科已有百余年历史,1907年已开设理化、博物课程,涌现了中国近现代生物学奠基人秉志、微生物学家王鸣岐、遗传学家吴绍骙、植物学家丁宝章等学术大师。回顾学科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1981年植物学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3年微生物学成为我省首个微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同年获批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生物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四个二级学科先后成为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开始,生物学被批准为第七、八、九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并多次评估优秀。

基本现状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和革新,学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均为一本招生。其中,生物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有农业生物技术二级博士点、生物学一级硕士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生物学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15人,本科生1530人。

师资力量
        学院教师队伍群英荟萃,共有教职工13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05人,50%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其中教授41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76人,省级学会理事长2人。已形成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原千人计划人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及校拔尖人才在内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专业设置 
生物工程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生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与工程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与方法,具备生物加工过程流程与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在生物发酵、生物转化、生物制药、生物修复和食用菌等生物工程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为我省向粮食生产强省、粮食加工强省、发酵强省、生物技术产业强省转变,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在2017年河南省高校专业评估中,以综合排名全省第一的成绩遥遥领先,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立项建设点。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
        生物技术专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紧紧围绕粮食生产为主线,结合自身优势,充分贴合社会和国家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师资队伍建、课程建设及科研平台建设等多种途径,逐步加大作物高产优质理论研究、关键功能基因的开发利用、微生物生产实践、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投入力度,加强对学生上下游农业生物技术的培养,提升学生技术应用、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并通过不断扩大的国际学生交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农业科技人才。经过多年建设,生物技术专业形成了以国家重要粮食作物研究为支柱,河南省重要经济作物为辅助,微生物发酵为支撑的,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并举的专业建设特色,力求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及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生物科学专业(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
        生物科学专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旨在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验技能,强调现代生物实验技术及工作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适合在不同领域从事生物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科学管理及实际工作的能力。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高度关注学生就业,5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0%的毕业生出国留学或考取国家公务员,学生就业连续稳定在96%以上。

学术研究
        科研创新能力突出。学院秉承“厚生丰民”理念,注重创新,科学发展,成绩斐然。学院拥有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桂花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校级研究中心,两个团队入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近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617篇,其中重要学术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pnas、nucleic acid research、molecular plan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主持主持“十四五”重大研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和省重大专项课题等省部级重点课题10余项以及1项863课题项目、6项863子课题项目和6项973子课题项目,省部级其他项目121项,年均经费2800万元。
 
教科研平台
        平台质量深厚。学院拥有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桂花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校级研究中心,两个团队入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建有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0多个成果转化和教学实习基地。同时,也是河南省植物学会和河南省遗传学会的理事长单位。学院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平安种业、白云山药业、中大恒源生物科技公司、世纪香生物科技公司、莲花健康产业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有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20多个教学实习基地。


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水平持续增强。在首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杨森副教授向新加坡南达公司转移的“人工繁育黑水虻并生物转化棕榈渣和厨余垃圾产业化应用技术”专利实施许可,转让费高达150万美元,让一只黑水虻卖出了千万身价,在国内外取得重要反响。

教学成果
         学院牢固树立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坚持“以本为本”。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10门,教学名师10名。同时,获批省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5项,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等教研项目40余项,通过教学成果鉴定30余项,编撰国家级规划教材20余部。开展200余项校级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拥有河南双汇、周口莲花、中大恒源、白云山药业、许昌世纪香、新乡万仙山、南阳宝天曼等近30个教学实习基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社会服务与实践
        坚持顶天与立地结合,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学院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遗传学会、植物学会等省级学会理事长单位、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驻村扶贫专家、博士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等为抓手,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积极参加河南省主粮科技督导,服务食用菌等产业发展,与世纪香生物科技公司、莲花健康产业集团、中大恒源生物科技公司、平安种业、白云山药业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学院积极参与和推动学校与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共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院,4位教授担任研究院玉米、甘薯、食用菌、农业废弃物利用等领域的首席专家,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与合作企业世纪香生物科技公司联袂进入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序列,双方筹建的食用菌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学院获评校社会服务先进集体,荣获“校科技促进年活动先进单位”。

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加大本科教学投入,取得丰硕成果。五年来,连续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得一等奖、优秀组织奖等佳绩。百余名学生前往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知名高校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本科毕业生考研率稳定在45%左右,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本科生就业‘541’工程(50%考研,40%就业,10%出国或考取公务员)成效凸显,在全国大学生 “挑战杯”竞赛中屡获银奖、铜奖;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网站地图